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扬州大学牛津团的志愿者们为远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三中学的小学生送去了冬日的第一份暖心大礼包。
“暖心大礼包里有一件羽绒服、一条毛毯、一套文具、一封手写信,这是我们暑期支教时与小朋友们的约定。”扬州大学牛津团团长吴桐说。今年是扬州大学牛津团“黔”行支教路的第十个年头。
为山区的孩子打开瞭望世界的窗口
10年前,扬州大学一群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怀着感恩之心自发组建公益组织,募款募资,深入大山送课送教,把知识和希望带给“曾经的自己”。他们以拎着学校发的“牛津包”募集装运物资而被大家称为“牛津团”。
今年暑假,牛津团志愿者们来到了关岭自治县第三中学。该学校是贵州省安顺市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学校。尽管新建的教学楼满足了学生日常主课教学需要,但是心理健康、科技文艺、音乐、美术等第二课堂却还有待补嵌。
“当问起同学们有什么兴趣爱好时,最多的答案是‘没有’。大山阻隔了学生们的视野。我们想为他们打开一扇瞭望大山外面世界的窗。”吴桐说,为了此次支教活动,牛津团的志愿者们想尽办法。前期,他们通过义卖义演等方式筹集资金,发起“我为山区学生捐本书”等活动,最终将筹集到的500册图书带给了山区的孩子们。此外,“双碳”小实验、科学小火箭、风力发电模拟器等课程包搬进了山区课堂,触手可及的实验教具,新颖多彩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第二课堂知识不再枯燥,也让孩子们不再做“低头族”。
十年间1万多名青年大学生投身公益
在暑期支教中,牛津团志愿者认识了5位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小学生,并与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冬天到了,团队成员募集资金,为他们买了新的羽绒服,将爱心传递。
“热心公益是普通人的‘平凡善举’。”时至今日,牛津团骨干成员从最初的6名党员发展到今天,吸引了1万多名青年大学生投身公益。
今年,以牛津团十年支教为基础的项目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
大学生争做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和路上人
十年间,牛津团的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进山为孩子们开课的承诺不仅从未间断,而且公益的雪球越滚越大。为了让更多的“潜在公益”变为付诸行动的“现实公益”,牛津团牵头成立了致力于“潜在公益”开发的“益基站”,聚力探索“潜在公益”的“变现”路径,以“联盟化”破解公益低效率难题,以“驻点化”破解公益短期性难题,以“标准化”破解公益业余化难题,为有志愿服务意向的个人或团队提供、培训指导,提供公益体验机会,吸引了数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参与。
“十年前我们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的时候,那里还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牛津团创始人之一张运说。一路走来,团队成员见证了贵州山区教育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从牵着马送教,到坐着车进山支教,天堑变通途。交通的便达,带来了产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教学建筑、教学设备、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乡村振兴建设进程中,扬州大学牛津团的成员们将继续坚守‘扶智扶志’初心,以青春灌溉乡村热土,争做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和路上人!”牛津团指导老师金秀平说。
http://edu.yznews.com.cn/2023-12/06/content_7620424.htm
编辑:江楠 审编:AD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是为了信息传播,不代表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域名:QIYEGONGYI.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联系电话:400-8059-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