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2年春季学期,云南省广南县珠街镇中心小学信息技术课上,20余台贴着“百胜中国数字化课堂”标识的笔记本电脑,悄然出现在教室里,这令所有前来上课的同学们兴奋不已,这些电脑来自数字化课堂项目。自2019年以来,百胜中国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和立乐教育一起探索开展“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数字化课堂项目。项目通过编程,打开了孩子们与山外世界的连接,开启了大山深处的数字化课堂。
珠街镇中心学校的第一堂编程课
回忆起春季学期的第一堂“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课程,授课老师王祖艳记忆犹新。
“同学们,桌上放着的笔记本电脑,是百胜中国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捐一元’项目捐赠给咱们的,希望咱们学好信息技术知识。接下来,我们将正式开启‘编程’课。”王老师的话刚一落音,教室就炸了锅。
“老师,编程是什么?” “编程,编个啥?”“你连编程都不知道,就是编电视呀!”“电视不是用摄影机编吗?”
“当时我用了五分钟才让同学们安静下来。第一堂课,我简单的告诉了他们编程的原理,但看得出学生们还是很懵。”带着兴奋和激动,王老师和同学们就这样结束了“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第一课。
带着疑问,四年级的张安奇回到了家中,在村委会工作的父亲,每天都会询问她的学习。当天,父女俩照例的问话却充满了疑惑。
“奇奇,今天学了啥?”
“老师说,要用‘捐一元’项目捐赠的电脑教我们编程课。”
“捐一元不是给你们捐了营养餐和爱心厨房吗,编程也是做营养的?”
“老师说了,但我没听明白?”
“这孩子今天学了个啥?”
带着疑问,张安奇走近了神秘的编程课,后续她和小伙伴们还因此课程感受到了种种惊喜。
同样困惑的还有王祖艳老师,面对一群从未接触过“编程教育”的学生,怎样才能通过有趣的教学,配合崭新的电脑,打开山里孩子数据化思维的大门,成为了她迫切需要解决的。
“绝不能让充满爱心的且功能强大的电脑,成为摆设和打字的练习器。”王老师暗自下定决心。
数字化课堂,带来的数字化改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学生数字化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日益紧迫,尤其是计算机编程能力,这关乎孩子能否成功面对未来数字社会的一项基础能力。
然而,很多偏远地区乡村学校的电脑设备相对缺乏或使用多年变得老旧,且没有编程教学经验的教师,编程课难以开展。百胜中国数字化课堂项目,通过电脑捐赠和编程培训相结合,培育乡村学校编程师资力量,帮助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获得编程教育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够带着创新力与竞争力,坚定勇敢地迈入数字化社会。
广南县珠街镇中心小学地处广南县西南部,有近800名学生。学校今年收到了由百胜中国出资捐赠的笔记本电脑。“有了这一批电脑,我们期盼已久的编程课终于可以开展了。”新电脑的到来,让杨大勇校长激动了一阵,并将张金龙和王祖艳两位参加了编程课程培训的老师,迅速配备到岗。2022年春季开学季,珠街镇中心学校编程课程,正式启动。
王老师在第二次编程课上,通过输入代码,向同学们演示了静态图片动起来的特效。那一瞬间,这些乡村里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编程带来的新奇,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编程课成为了他们最期待的课程之一。
从最开始的 “老师,这个颜色怎么换?”“老师,左右怎么切换?”“老师,怎么添加新模块?”到“我做了一个爆炸的气球,太好玩了”“我的机器人会跳舞”“来听我的钢琴弹首歌曲”……学生们在编程课上玩的不亦乐乎。每次下课,学生们都依依不舍的离开电教室,并开始期待下一次的课快点到来。
“起初,我还担心他们不喜欢这门课程,会觉得生涩难懂。但没想到,他们会有这么多的创新想法,看到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创造出不同的电脑模型,真的很棒!”提到学生们的上课情况,同样负责教授编程课的张金龙老师难掩激动。“最主要的是,这培养了他们的另一种思维模式。”
原本内向的张安奇和她的小伙伴们,也越来越喜欢上编程课程,并加入了课外编程兴趣小组。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安奇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在广南县举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汇报会。
“没有想到原本内向的她,在几百人的会议现场将学到的编程知识说得头头是道,作为老师我感受到了课程带给她的自信和快乐。”张金龙说道。
编程课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通过代码实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更好的拥抱未来的每一天。通过编程,还可以因地制宜的创作出对生活有用的东西。“智慧农场物联网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五年级的小学生胡钦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爷爷奶奶常念叨的“天不好、收成不好”让小小的他也不免跟着一起忧愁。学习编程后,胡钦在老师指导下利用编程开发的“智慧农场物联网系统”,可以检测植物生长时的土壤湿度情况,并从平台远程控制浇水,该项目申报了2022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同时,学习编程的其他孩子,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
数据链接你我,爱很简单
张安奇现在是编程课的积极分子。“编程是和世界沟通的另外一种语言,能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张安奇表达着自己对于编程的喜爱。
“孩子学习编程后,和我们交流表达更清晰,做事情按顺序来。作为家长我真的很欣慰。”张安奇的爸爸说道。
“属于他们的编程学习之路却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更有趣的数据知识,等着他们去探索。”王祖艳老师说。
15年来,“捐一元”参与形式不断创新,受益人群不断增加,项目内涵不断扩展。作为国内发起较早的众筹类公益项目,早在2008年,“捐一元”就倡导以小额低门槛的形式号召消费者参与公益, 通过百胜中国遍布全国的线上线下餐厅网络持续推广“人人可公益”、“随手做公益”的公益理念。汇聚成千上亿“一元侠”的爱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为无数偏远乡村孩子带去了一束光。
捐一元15周年,在“一元”变“亿元”的同时,这个随手捐的公益项目,除了在给乡村的孩子送去牛奶、鸡蛋的营养加餐外,还给1300多所学校配备了节能环保的现代化 “爱心厨房”设备,并从2019年开始,增加了 “数字化课堂”,通过捐赠电脑,提供远程编程培训,给他们的未来铺好基石。
一盒牛奶,一个鸡蛋,一所爱心厨房,一堂编程课,都承载着众多“一元侠”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大山另一边的真诚和温暖,让他们有机会与山外的世界产生联结。
每一元,都是爱。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一元侠”,一起为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加油助力!
编辑:秦众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信息,是为了信息传播,不代表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域名:QIYEGONGYI.COM的观点,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企业慈善公益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益云融媒体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刊用本网稿件务必注明来源。联系电话:400-8059-268 |